作者: 郭衛東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06 15:28
中國菏澤網消息(通訊員 郜玉華 張朝 記者 郭衛東) “以前暑假孩子總是自己在家里玩耍,也沒有伙伴交流。現在家門口有了‘暖心課堂’,他天天來課堂做作業、學非遺、做手工,還有小朋友一起玩。”日前,牡丹區西城街道的快遞員孟先生說。
在西城街道老城曹州“青年e家”內,牡丹區團委結合大學生志愿者,針對快遞員、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子女開設了“暖心課堂”,開展手繪涼扇、職業規劃、體驗非遺等活動70余場次,惠及青少年3000余人次。
今年暑期,牡丹區團委統籌山東大學、青島農業大學等高校的近千名大學生志愿者,依托“百萬大學生進社區”“青鳥計劃”等校地共建平臺,以“小荷學堂”“暖心課堂”“樂活青春季”等項目為載體,深入全區9個鎮街開展志愿服務活動。截至目前,累計服務青少年超7000人次,培育基層治理“青年合伙人”30余名,讓青春力量賦能基層治理。
在沙土鎮,青島農業大學“春蕾之翼”志愿者團隊緊扣當地生態農業特色,精心打造“綠色科普”實踐活動。大學生志愿者以興趣實踐為主,帶領孩子們走進田野認識馬齒莧、蒲公英、蒼耳等常見植物,講解它們的外形特征、生長習性和藥用價值,制作標本筆記,在自然探索中培養生態智慧;設計“小小農場主”生態循環模擬游戲,用沙盤推演雨水灌溉與有機肥應用,讓孩子們在“土壤探秘”實驗中了解科學知識。
“當孩子們親手啟動機器人時,我看到了他眼里的光,那一刻,更堅定了我們參與志愿服務的決心。”大學生志愿者楊國瑞在筆記中寫道,“我在實踐中磨煉了本領和意志,在志愿服務中提升了自我。”
牡丹區團委書記李瑞峰表示,該區將持續深化校地共青團合作,以“百萬大學生進社區”為抓手,不斷優化實踐機制、拓展服務領域,推動大學生社區實踐精準化、常態化、長效化發展,讓青春之花在服務基層的火熱實踐中絢麗綻放,為牡丹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的青春動能。